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陈老师本文发表于年,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两种脉法的类型和学习方法,教我们让辨脉处方变得有据可循。陈老师说:“西医一有新技术,马上推广,唯恐你不学,而中医呢,有些成果,总要藏着掖着,是怕你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反省,想想如何培养下一代。”感动分享。
脉诊之临床感悟
作者/陈斌
脉诊,又叫做切脉、按脉、诊脉等,是中医临床诊病的核心技术,亦是中医临床中最难懂、最难学,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属望、闻、问、切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功,是传承中医的捷径。脉诊是传统中医的标志性动作,在百姓的心中甚至是可以做为中医的象征。
但目前临床上,能真正运用者,已经日渐稀少,让人痛心。现就本人临床脉诊体会,谈谈感悟。
脉分功能脉法和器质脉法。
一、功能脉法也称为传统脉法,即是通过摸脉了解病人的五脏功能状态。
具体来说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人体的疾病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外感和内伤杂病。所以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个治疗外感疾病,以六经辨证为主,一个治疗内伤杂病,以病脉症并治为主。
《伤寒论·平脉法第一》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这个是首辨阴阳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少阴之为病,脉沉细,但欲寐。”这是讲表里,“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着,大青龙汤主之。”这个是讲外寒内热。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藏”。这个也是讲表里,在脏,在腑。
1、功能脉法的技术要点:就是抓有余和不足。
脏腑的功能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主要就是有余(阳)和不足(阴)。因为我们从脏腑阴阳气血的角度看,人之所以有病,就是五行或五脏失衡。偏盛或者偏衰。或者说是阴阳的偏盛偏衰。
治疗就是调整其阴阳,调平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更具体来说就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
那么如何定有余和不足?从脉象上如何把握?
(1)首先,我们应该从三部脉的最高点或最大和最低点或最沉入手。
最高谓之有余,最低谓之不足。因为高者气有余,低者血不足。所以《内经》有:“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
而古人的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最高。最低就行了。不一定要具体到数字。正如三个人,站在一起,我们只要知道谁最高,谁最低就行了,而不需要具体知道三个人的具体身高是多少。
(2)另外,《内经》还有:“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之说。
也就是查独。最高点或最低点就是查“独”。治疗的方法就是最高点要降,要抑之,最低点要升,要举之。然后根据五行生克乘侮制化规律进行处方用药,使脉达到平衡,则病可愈。
如张仲景说:“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平和,虽剧当愈。”
(3)另外,对于外感疾病,查“独”,表现在跟平时的脉象的不同。
如平时脉没有这么浮。感冒以后正邪交争体表,所以表现独特的浮脉。
我们可以根据脉诊的高低,画出具体的图,明明白白的知道哪里该升,哪里该降。完全可以做到:胸中了了,指下分明。我们的实习生,经过指点,可以画出完全一样的脉诊图。唯有标准一致,才能复制,才能传承。
例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脉象图。
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洗),大黄6克(切),牡蛎4.5克(熬),大枣(擘)6枚。
治疗: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脉象特点是:左寸关浮数,尺沉弱,右寸弱,关弦尺滑数。
意义:左寸关浮数(在高位,说明有余,要泻、要降),肝心火旺,上扰心神,可能有失眠,重者胸满烦闷。右寸弱,左尺部沉弱(在低位,说明不足,要升),说明肺气虚,肾阴虚,金弱水虚,不制火,所以失眠的病人很累、乏力,腰酸,多见。右关弦尺部滑数(在高位,说明有余,要降、要泻),说明胃肠实热,火旺,重则谵语。
药解析:其中柴胡、黄芩、半夏清双关部肝胆脾胃之热,配合龙骨、牡蛎、铅丹咸寒重坠解左寸心经热以安神除烦,大黄苦寒清右尺部之热以除谵语,茯苓通利小便,也安神。桂枝、人参、姜、枣,升右寸肺气,解表除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内经有“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也就是这个道理。
同理,可以画出升陷汤的脉诊图。
生黄芪6钱,知母3钱,柴胡1钱5分,桔梗1钱5分,升麻1钱。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剧者六脉不全,或三五不调。”
另外,我们也可从《订正太素脉秘诀》中太过、不及处方用药找到规律。
2、28种脉的学习
太多了,不逐一讲解,详细可看《濒湖脉诀》,虽然有些脉,现在很难见到,但作为中医人,起码应该知道传统的28种脉。把28种脉按六纲来分,较容易记住。
28种脉口诀:
(浮)浮脉洪濡散芤革,(沉)伏弱牢脉按始得,
(迟)缓涩结代四不至,(数)疾促动脉为热炽,
(虚)细脉微短虚无力,(实)滑紧长弦搏指实。
3、脉理
了解了28脉,那么接着必须了解脉产生的机理。这样才能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及病理变化,以便处方用药。其中以唐宗海的《医学见能》总结的好。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
虚实定盛衰,大小辨进退,
长有余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
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
记住这个口诀,临床慢慢体验,一生受用了。
二、器质脉法有人称为微观脉法,还有的称为肿瘤脉法。
器质脉法即是察脏腑出现器质性病变的脉法。如肿瘤,囊肿,结石,息肉,钙化、积液,溃疡等。这个属于《金匮要略》的积聚法。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症并治第十一》:“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1、器质脉法的技术要点:
就是查“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