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知名主持人退休10年竟然逆生长,他的秘诀
TUhjnbcbe - 2022/3/10 17:09:00

看过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大概会对当中谢高华的扮演者刘忠虎有些印象。

对杭州人来说,对他就更为熟悉了。在杭州电视台综艺娱乐节目《明珠欢乐夜》里,主持人“虎哥”颇受观众喜爱。

因为“虎哥”始终还活跃在一线,所以,在最近一场“我的后黄金20+先锋开讲暨积极老龄化蓝皮书发布会”上,大家才知道,原来刘忠虎已经退休10年,是个迈入70岁门槛的人了。

刘忠虎说,当时接到电话,主办方邀请他分享“老年生活”,他还挺不高兴。说实话,当天台下观众看到他上来说自己70岁了,也是一头雾水。

作为看着刘忠虎节目长大的人,更是觉得,这跟二三十年前的“虎哥”没啥区别啊。他是用了什么驻颜秘方嘛!

“秘方”还真有,而且现场几位医学专家都证实了,确实有效!

秘方一:

坚持但不固执

刘忠虎有先天的优势。他小时候在少体校练习短跑和跳远,后来到了部队,身体底子确实比较好。

但是他也有先天的劣势,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6次左右。

然而退休10年,从60岁到70岁,他的体重始终维持在75公斤,心率也始终保持在46次。

发布会当天,穿着一身中山装的刘忠虎,身形笔挺,中气十足,台下观众时不时窃窃私语“70岁?我看看顶多四五十”。

刘忠虎分享了自己的几个秘方。

第一,保持锻炼。他50岁开始登山,每周都去,每次他都是队里登顶最快的,比起队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毫不逊色。但是从年开始,他就不再登山了。因为医生告诉他,登山容易磨损关节。所以,他改成了慢跑和快走,每天坚持1万步。

第二,注重饮食。几年前他体检中查出癌抗原的指标高了,正好朋友送了一本书给他,讲的是“致命饮食”。年,刘忠虎开始吃素。3个月后,癌抗原的指标就下降了。不过,严格吃素1年后,很多人劝他,老年人不吃肉不行,他又逐渐恢复吃荤,但总体来说,还是素多荤少。

第三,良好的睡眠。每天下午睡半个小时,不超过45分钟。躺下睡觉时,用颈枕,不睡高枕。

第四,相信一个观念,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第五,找到自己的兴趣。他退休后,演话剧、拍电视剧、做朗诵、参加公益活动,生活非常充实,而且能常和年轻人相处。

“你自己觉得自己老了,那真的就老了。”刘忠虎说。

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会长、公共管理博士倪荣也分享了一个案例。

两夫妻,都是82岁。丈夫身体情况不太好,需要依靠轮椅,因为颅脑出血,右手不能动,语言功能也受阻。妻子状态非常好,身体健康,热情开朗。

妻子希望请中医专家来为丈夫诊治,倪荣就带了两位名中医上门去。

“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些健康管理的建议,但老先生都拒绝了。”倪荣说,最后开了一张方子,只能请老太太出面,看是否能说动丈夫。

“这就是积极和消极很大的区别,消极的人通常有几个特征,警惕、冷漠、拒绝,而积极的人,则是正面、热心、进取。”倪荣说。

因此,用这个标准来看刘忠虎,就很符合“积极老龄化”的实现了。坚持很多事,但不固执,听得进建议,懂得适时调整。

秘方二:

骄傲、爱和快乐

在文章最开头提到的刚刚发布的《积极老龄化蓝皮书》,也叫《杭州市“积极老龄化”调研报告()》。此次调研是由杭州市老年活动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共同完成的。

报告显示,通过对位被访者的数据分析,共有17.34%的老年人达到了积极老龄化标准。其中,60至74岁阶段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达到最高值。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不太明白“积极老龄化”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实现“积极老龄化”?

蓝皮书作者之一、浙江大学心理学系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主任陈树林介绍,国际上最早涉及“积极老龄化”概念的研究,是在年,当时研究发现,老年人渴望健康地、有意义地、更长久地活着的愿望,具有跨文化普遍性。这使得原来从事老年研究的学者们,开始对积极老龄化的构成因素感兴趣。

到年,国外学者开创性地提出了正常老龄化(usualaging)和积极老龄化(succssfulaging)的概念。他们认为,正常老龄化表现为躯体功能保持完好,但存在着极高的疾病和残疾风险,而积极老龄化则表现为高水平的躯体能力和异于正常老化的高水平的健康状态。并且,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三维模型,又称R-K模型。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来定义、评估积极老龄化。

具体来说主要是这三方面:

1.没有或极少的疾病和残疾风险;

2.高水平的认识和躯体功能;

3.持续性地参与社会活动。

这三方面每一项还有具体的细则标准,比如生理方面不仅仅要求没有也不表现出病态,也包括没有潜在的患病危险因子。社会活动的参与也有多个方面,比如人际关系,情绪上的支持以及直接地提供帮助等;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对家人、朋友和陌生人。

此次针对杭州市开展的积极老龄化调研,也是基于这个经典的R-K模型。

为了便于大家“对号入座”,我们也从专家手里,获取了部分调查中符合“积极老龄化”特征的杭州老年人的访谈记录。

郑先生(80岁,居住于杭州西湖区):家人都很关心我的,有什么事情都想到我;我非常享受自己的生活。

王女士(65岁,居住于江干区):每个礼拜都要上课,我女儿说我怎么比她还忙;我从来不会觉得没有人可以寻求帮助,有事情了家人都会帮忙。

李先生(91岁,居住于下城区):我平时很满足的,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情绪差啊这种基本没有的;走路我没问题的,平时没事就到处走走。

朱女士(75岁,居住于江干区):人际关系方面,我感觉可以打满分,朋友们都很好;虽然我一个人住,但是从来没觉得和别人关系远,有事情大家都会帮忙;心情不好么总会有的,但是没什么影响,过一会就好了。

徐女士(67岁,居住于上城区):有点事情么,家里人总在的喽;生活肯定有意义的,这么好的日子多活一天都赚一天。

陈树林说,其实从访谈里也能归纳出来,“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核心表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具体来阐述,

首先要感到骄傲,我活到这把岁数了,日子过得还不错,子女也都养育成人了,也有人关心我,我很骄傲;

其次是爱,懂得付出和感恩,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在你需要时帮助你;

最后是快乐,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

蓝皮书中也提到,通过哪些具体方法可以促进“积极老龄化”,比如中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丰富。受访者这样说:

“人的精神面貌不一样了,不会像以前一样,在小区里跟人斤斤计较,而且现在会觉得我不要跟别人计较,自己做好,不怪别人”;

“之前经常生病,现在一直锻炼、一直活动,就不太生病了”;

“我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热心)的,后来退休了,家里也没什么,就出来活动活动,后来就越参加越多了”……

秘方三:

我是我,单纯、健康、快乐的我,

每天早上说3遍

实际上,蓝皮书的发布,目的并非仅仅是发布一个数据、一个结论,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后黄金20+”,我要做什么?

“后黄金20+”是杭州市老年活动中心提出的一个理念。按照人均期望寿命80岁,把人生分为4个20年,0到20岁是懵懂的20年;21到40岁,是成长的20年;41到60岁,是黄金的20年;61到80岁,就是后黄金20年。随着人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所以称为“后黄金20+”。

“后黄金20+”,我要做什么?陈树林谈了他的看法:

懵懂的20年,我们不知道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被叫做谁谁谁家的孩子。我们想着很多事情,冲动且纯真,不能简单用一个词来定义我是谁。

成长的20年,有很多时候我会忘记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只是用自己的生理巅峰换取我们想要的所有。

到了黄金20年,终于我们知道我是谁了,我想要什么。但这也是我们被社会和家人需要的20年。我们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是谁,但好像,我们还是处于为别人付出的黄金年代。

终于,孩子长大成人,我们终于能进入真正属于自己的后黄金20年。我们要真正为自己活着,而且要获得愉快且让人羡慕。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告诉自己:我是谁,我就要活成谁。当然,不是赌气或耍小性子,也不是老来叛逆,而是对社会和家庭都无害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把时间留给自己。

我喜欢自然,我就多点时间到山水之间流连忘返;我喜欢繁花似锦,就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感受川流不息和市井嘈杂;我想尝试不用的生活,就把自身置于变化中,把积极的期望放进每一次旅行,把交谈、交流放进我的旅行,简单的邂逅就可以让自己满心欢喜。我们还需要和别人连接起来,与爱人、与老朋友、与年轻人。

要做到这些,有一点点秘诀:我是我,单纯、健康、快乐的我,每天早上说3遍。

长按识别或扫描以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名主持人退休10年竟然逆生长,他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