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律不齐病症
TUhjnbcbe - 2022/1/1 15:43:00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http://nb.ifeng.com/a/20190611/7453135_0.shtml
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后日常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分为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轻者感心悸、头晕,重者可晕厥、猝死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大多恢复良好疾病定义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状的总称,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手术治疗,辅以生活方式改善,定期随诊复查,大多可有效控制病情,长期生存。流行病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律失常发病率快速上升,且呈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疾病类型临床上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机制及频率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发生部位:分为室上性(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按发生的频率快慢: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失常两大类。临床上常以心率快慢进行分类。常见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心率60次/分)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Ⅰ、Ⅱ、Ⅲ度)。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次/分)包括: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上一节:病因下一节:就医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其中后天获得性包括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变化等)和病理性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原因),心脏以外的器官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时亦可诱发心律失常。基本病因引发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因素多为基因突变。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可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指导治疗方案。引发心律失常的后天获得性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常见生理性因素包括:因运动、情绪变化等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或因睡眠等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常见病理性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全身性原因:包括药物毒性作用、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其他心外器官功能或结构改变: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卒中等。诱发因素胸部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麻醉过程、心导管检查、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等可诱发心律失常。此外,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例如大量饮酒或咖啡、饮浓茶、情绪激动、大量运动等均可导致正常人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发病的类型以及持续的时间,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典型症状包括心悸、乏力等,但很多患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典型症状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发病早期可有心悸、出汗、乏力、憋气等症状,此时,若心律恢复正常则无严重不适,若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头晕、黑矇、晕厥,甚至猝死等。伴随症状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的外周血流动力学障碍时,会出现相应器官受损的症状:脑:视力模糊、头晕、黑矇、晕厥等;胃肠道:腹胀、腹痛、腹泻等;肾:尿频、尿急、多尿等;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律不齐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