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邱春光教医院心内二科完成
TUhjnbcbe - 2021/8/28 2:18:00

年7月8日,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心律失常介入团队在郑大一附院邱春光教授的帮助下,为91岁的姜老师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医院首位植入全球最小“胶囊”起搏器的患者。该手术的成功完成,也开启了我市心律失常无导线起搏治疗的新时代。

九旬老人姜老师,以“头晕,乏力,胸闷半年,再发加重半月”为主诉入院。半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头晕,乏力症状,时轻时重,近半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加重,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间歇二度II型窦房阻滞,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RR间期5.79s,提示心室停搏。患者有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但患者超高龄,消瘦,体质差,有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眼底出血失明,2型糖尿病等病史,更为复杂的是患者存在间歇性的躁狂发作,病情复杂,植入常规普通心脏起搏器需要面临患者配合度差,随意触碰伤口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囊袋感染等复杂风险。

医院心血管内二科谢秀乐主任得知情况后,和科室心律失常专业团队经过缜密诊疗方案分析,同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一款目前最新且全球最小的“胶囊”无导线起搏器——Micra心脏起搏器。相较于传统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重量仅为1.75g,直接通过股静脉植入心腔内,无需制作囊袋和植入起搏电极导线,这样就避免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囊袋渗血,囊袋感染,血管入路并发症的问题,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年7月8日下午,谢秀乐主任带领着心律失常专业介入团队,在医院邱春光教授的指导下,为姜老师局部浸润麻醉后,通过股静脉穿刺,顺利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右心室中位间隔面,术前姜老师还存在严重的紧张,肢体失控的情况,手术过程中在邱主任和主管徐医生和导管室护士老师的安抚和鼓励下,积极配合手术,约30分钟后,起搏器顺利植入。

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系统

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系统跨三尖瓣环后适当顺钟向旋转贴于

右室间隔面

左前斜位呈鹅颈样,多角度造影紧贴室间隔

牵拉试验证实起搏器与心肌固定良好

顺利释放胶囊起搏器

邱主任介绍,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线手段,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目前全球最小的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平均寿命可长达12年以上,还能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让患者可以放心接受先进的影像扫描诊断。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后在心腔内,患者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就像默默守护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健康的“隐性保镖”。但目前全国植入例数仅余例,为91岁高龄,体重不到斤,间歇性精神躁狂,心脏转位,心腔小合并多种疾病的老人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操作难度更大,技术和团队合作要求更严格。此次医院医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对信阳市心内科心律失常专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将推动这项医院的推广和普及,造福更多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患者。

谢秀乐主任带领下的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在全省、市及院领导及专家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医院和兄弟科室的帮助下,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定不负众望,继续努力,竭诚为全市的心脏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咨询热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邱春光教医院心内二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