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腹泻奇方
TUhjnbcbe - 2021/4/3 16:06:00

此方為20年前一老中醫所傳,20年來,凡遇到腹泄均用此方,沒有不效驗的,今天貼出來,請同行參考使用:

方药:葛根10g黃連6g黃芩6g白術6g甘草3g

不论何种原因的腹泄均有很好的疗效。

《顽固腹泻合并重度心动过缓的中医治疗》

杜某某,男,54岁,农民。年6月22日初诊。

腹泻月余,大便稀溏,每日2~5次不等,伴肠鸣、脘腹疼痛。纳食呆滞,体倦乏力。粪常规检查:色黄,胶冻状。白细胞个别,红细胞(—),大量脂肪球。血常规正常。心电图:心率44次/分,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自诉平素畏寒,遇冷或生气后有时周身瘫痪,虽意识尚存,但形若僵尸。心动过缓已发现多年,医院治疗无效,曾连服数月心宝丸,一日量达20粒,也如石沉大海,于事无补。脉弦细滑缓。舌质淡红,苔薄腻微黄。医院西医医生接诊后认为病情棘手,医院诊治。患者遂找来我处求治。

辨证分析:从患者长期心动过缓及畏寒等病史判断,其人心火衰微,阳气疲惫是为根本。此次腹泻,是因湿浊内生,流注肠府。然湿邪久郁,亦有化热之机,此由舌苔可知。因而治疗之法:清化湿浊治其标,温阳益气图其本。

处方:

黄芩10g茵陈10g连翘10g白蔻仁6g半夏12g苍白术各15g陈皮10g茯苓12g

干姜6g制附片9g肉桂2g木香10g砂仁6g炙甘草6g炒麦芽12g川楝子10g

3剂水煎服。

6月25日复诊,肠鸣腹痛减,大便基本成形,心率56次/分。少量白痰,咯吐不利。脉弦涩缓。舌质淡红,舌苔左半部厚浊腻微黄。

辩证分析:综合症状舌象,考虑湿浊渐化,遂专以温药化湿并振奋阳气。

处方:

藿香6g佩兰6g杏仁10g蔻仁6g薏仁20g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5g

竹茹10g枳壳10g苍术30g木香10g砂仁6g草果6g制附片12g干姜10g

四剂。

上方服后仅一剂,腹泻又如故。考虑湿浊之邪,非温药不能化之,遂原方再加肉桂4g,肉豆蔻4g,赤石脂15g。试观其效。

6月27日,昨日腹泻2次,便下稀薄,口苦。脉弦涩缓。舌质淡苔薄腻。

细思病情之变化,初用清温并举取效,后专事温化无功。应为标证尚未尽除,转而治本太早,矫枉过正,仍当急则治标。待湿热化净再作他图。

处方:

茵陈30g黄芩10g黄连6g砂仁6g薏仁20g木通3g川朴15g清半夏12g

茯苓30g苍白术各15g泽泻15g猪苓18g车前子15g马鞭草25g葛根10g木香10g

2剂。

6月30日,大便基本成形,腹胀痛除,纳食可,小便清长。进热食后易出汗,这是营卫通达的表现,佳兆也。效不更方,上方加猪苓12g、桂枝6g。

7月6日,继续向愈,腹泻止,大便每日1~2次,稍软。纳食正常,余无不适。心率51次/分。脉弦细涩缓,舌质淡红黯,苔薄腻微黄。

辩证分析:治疗至此,标证基本解决,可以从心阳虚衰治之,兼顾湿浊。

处方:

黄芪45g淫羊藿30g鹿角霜10g党参12g桂枝10g制附片10g干姜6g茯苓15g

菖蒲10g砂仁6g半夏12g佩兰6g苏梗10g三七粉3g(冲服)。

4剂。正在治疗中。

[病案小结及心得]

温清并用的治疗方法是指在一首方剂之中,既包含苦寒清热药,又包含辛热温阳药。表面看相互矛盾,本质上相得益彰,能够恰当地切合较为复杂的病机的中医学特殊治法。寒温并用,补泻并用,通涩并用等等看似对立的药物在同一处方中出现,事实上在中医方剂中并不鲜见,但是作为初学中医者往往不易理解,认为从病性来讲,要么属虚。要么属实,要么属寒,要么属热,相互矛盾的药物共用,岂不是两下抵消,何以能够起效呢?这样的疑问在我从医之初也是有过的,分析起来主要是对中医理论中人体生理病理认识上的简单化一元化造成的。以本案为例,心属火脏,心火的机能正常,可以温煦脾土,反之心火衰微,则脾土运化无力,易生湿浊,浊邪内生,郁久即能生热。所以在这个病体上面,既有虚寒的因素,又有湿热的因素,治疗之法,理应照顾到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用药上寒温并用是自然之理,所以,最初的处方坚持了这样的方向,从而取得较好效果,之后的治疗中过用温热反而导致病情反复。总结起来,面对一些复杂的病机,只要辨证无误,就应方从法出,用药全面周到,自然可收到理想疗效。寒温并施之法用处甚广,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道炎性疾病,慢性肾病,肝病等等内科疾病的治疗上是经常用得到的好方法。但核心依然在于认证准确,用药妥帖,组方遵从法度,这也是中医治病的普遍规律。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泻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