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垂体后叶素已经广泛替代缩宫素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剥除术。
虽然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能有效止血,但它可诱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脸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心动过缓等,严重者出现心跳骤停、肺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因此欧洲个别国家并不提倡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
那么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垂体后叶素到底要不要用,怎么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垂体后叶素的药理作用。
垂体后叶素的药理作用垂体后叶素是从动物脑腺垂体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抗利尿激素)两种不同的激素。
催产素:小剂量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迫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加压素:能直接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尤其对内脏血管),可降低门静脉压和肺循环压力,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还能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垂体后叶素的循环半衰期为20分钟,在肝脏和肾脏中分解。垂体后叶素半衰期20分钟,虽然作用时间不长,但是其全身性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却是深远的,并对麻醉医生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要不要用垂体后叶素?这个问题基本不用回答,因为临床上基本上都在用,而且用法五花八门。
垂体后叶素的用量我查过国内文章,从3U到12U,从原液到稀释液,用的人都有,医院的同行,垂体后叶素的用法和剂量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唯一统一的是都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心脏骤停。
可能有同行说他们没有出现,套用一句郎景和院士的话,那是因为你们做的不够多。出现心脏骤停的基本上都是剂量单次超过6U的(国外报道是超过单次5U)。
frishman建议常规剂量为2U,最大剂量为4-6U,以避免血流动力学并发症。没错,最大剂量4-6U。可能有同行问:这么点剂量怎么减少我术中的出血?
垂体后叶素怎么用?首先:我先回答怎么用的问题。
用原液还是稀释液的问题。麻醉专家和妇科专家的意见在这一点上不太一致。
麻醉学家认为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将减少与血管内注射相关的并发症。
而妇科专家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原液还是稀释液,对减少出血的效果是一样的,使用稀释液并没有增加任何益处,但是因为手术医生可能会使用比标准剂量更大剂量的垂体后叶素,所以稀释后使用还是必要的。
我觉得对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遵循麻醉医生的意见,手术的完成离不开麻醉这个团队,在完成手术的同时尽量不给麻醉医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麻烦别人最终麻烦的还是自己。
其次关于剂量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国内无论是文献还是我与同行交流,剂量差异非常大,有人单次用到了12U,这给麻醉医生造成非常大的挑战。
实际上我的经验,单次注射2U就能起到止血作用,不需要单次注射12U这么大的剂量,甚至6U都没必要。
关键在于注射宫体时一定要打在肌瘤外的肌层内,出现瘤体外突,肌层发白才能起到效果。没有出现前面两种表现有可能是打到瘤体里面或者血管里面。
如果肌瘤数量多,手术时间长,可选择小剂量间隔使用,每次2U,间隔20分钟。国外研究小剂量间隔注射出血量少于单次注射,无论是单次注射5U还是6U。
而且单次大剂量注射还存在造成术中出血少的假象,关腹后继发出血的问题。为了减少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有学者选用术中垂体后叶素宫体肌注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的方式,效果也非常不错。
米索前列醇除了能引起子宫肌层收缩从而收缩血管外,还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动脉,引起血管收缩。
写在最后总而言之,子宫肌瘤剔除使用垂体后叶素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虽然关于垂体后叶素的使用没有相关指南或者专家共识,目前的使用完全是经验用药,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个药物带来的相关问题。
建议大家在做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时候,使用小剂量(2U)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减少出血,如果有必要可以在20-30分钟后重复使用,但总量不要超过6U。还可以选择术前在患者直肠内给予米索前列醇,术中垂体后叶素宫体肌注这种联合用药方式来减少出血。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