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规定,对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进行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筛查,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追求心身完美的和谐统一。
当发现心理障碍后,需及时为患者提供人文关爱和心理疏导,规范生活方式,纠正不良习惯,减轻心-身负荷和精神压力,必要时予以抗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可大大提高“双心疾病”的治愈率和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双心”疾病临床上常见的3种类型
1、没有明显心血管疾病,但常有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李女士,44岁,某公司高管,工作及精神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至深夜。近半年来经常心悸、心前区憋闷、刺疼不适,且疼痛向左肩臂放射,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常焦躁不安,自认为患上了心脏病,心情很紧张。
检查:血压/86毫米汞柱,心率96次/分,心律整齐,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螺旋CT冠脉造影正常。
最后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专家分析:该患者主要是精神负担较重,精力体力透支引起精神-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产生焦躁情绪所致一系列心悸、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及心率偏快,血压上升至正常高值,但经全面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专家处方:①应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建议脱离工作岗位,外出休闲旅游或疗养1~2个月;②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气功或瑜伽等;③由心血管和心理专家及社会工作者,予以正确的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疏缓精神情绪,重新建立起精神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④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及β-受体阻滞剂或中医调理。2、心脏疾病不太重,但因不了解病情或受他人及“百度医生”误导,而忧心忡忡,精神负担重。张先生,62岁,高级工程师,刚退休。近3个月来自感心悸,心跳有时停顿,心烦意乱,头昏脑胀,失眠。自认为心脏病很严重,有一定恐惧感,对未来没有信心。
检查:血压/90毫米汞柱,心率80次/分,24小时心电图连续检查发现有房性早搏次/24小时,有4阵短暂房颤,每阵持续8~12秒,ST-T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螺旋CT冠脉显示前降支近端有长约1.5厘米的钙化硬斑块,管腔狭窄30%~40%。血脂、血糖均正常,同型半胱氨酸19.8毫摩尔/升(偏高)。
最后诊断:①H型高血压;②心律失常,偶发房性早搏并短暂阵发房颤;③冠心病待除外(继续密切随访观察)。
专家分析和处方:①患有H型高血压,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较严重的高血压类型,对心脑血管伤害较大,须服用依叶片(含降压药依那普利10毫克十叶酸0.8毫克)每日1次,每次1片,降血压及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治疗。②冠状动脉有硬斑块,尚属稳定斑块,狭窄程度尚未达到诊断冠心病标准,一般不影响心肌供血,无须特殊处理。房性早搏及短暂房颤属偶发,也不一定有多大病理意义。也可能与刚退休还不太适应“突然闲下来”的环境有关,也有人主张诊断为“退休综合征”。经调整生活节奏,慢慢适应了退休后新的生活环境,精神情绪放松后,心安勿躁,早搏既消失,心律自动恢复正常。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稳心颗粒”或“参松养心胶囊”,对纠正心律失常效果较好。③心理负担很重,存在着一定的焦虑情绪,很多症状由此而产生。因此,该例重点是请心理医师会诊,做好心理疏导,解除顾虑,疏缓紧张情绪。必要时可用小剂量镇静剂。2、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同时精神心理障碍,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症。刘先生,76岁,1月前患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冠脉前降支上两个支架,使闭塞血管通畅。出院两周来,在家休养,仅有一位保姆陪同,子女不在一起生活,每1~2周来探视1次,老伴去世。自感患急性心肌梗死是不治之症,人生已走到尽头了,活着也没啥意思,情绪低落,很无助、无望,经常心悸、胸痛、胸闷、憋气、时常有窒息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失眠、多梦,经常被可怕的梦境吓醒,头晕、头痛,思维及语言迟缓有点杂乱无章,虚弱无力,不愿活动。
检查:血压/82毫米汞柱,心率68次/分,律齐。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有前间壁心肌梗死像征。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略高于正常值,血糖正常。
最后诊断:(1)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恢复期);(2)抑郁症;(3)高脂血症。
专家分析:该例确实有严重冠心病,近期患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正确急救诊治,堵塞的冠脉放置支架后,血流已经通畅无阻,继续作好抗血小板聚集、调理血脂等二三级预防,预后应该是良好的。但患者继发了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出现了抑郁症常见的“三低”:即情绪心境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行动迟缓低落,力不从心;思维低下,语言减少。老年人突发大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等,很易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症状多样化,可以从头到脚,包罗万象,捉摸不定。抑郁症越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容易根治。否则,若是延误治疗,拖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彻底根治,若长期迁延不愈,后果不堪设想。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死亡率比不合并抑郁症者增加5倍。专家处方:老年抑郁症首选不良反应较小的盐酸舍曲林(左洛复)或盐酸文拉法辛(怡诺思)一线抗抑郁药,对抗抑郁和焦虑两种病症均有良好效果。用药剂量要注意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标,疗程要长,一般要持续用药6~12个月以上,不要中途随意停药,以避免过早停药,容易引起复发。同时还需要努力改善社会-家庭环境,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加强热情的人文关怀和温暖的亲情陪护及交流沟通并提供必需的帮助,努力改善患者不良心境,特别要注意防范自杀倾向。临床医生对“双心”疾病的认知需加强!
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较普遍而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疾病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我国现有抑郁症患者约万,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中约有1/3的人并非心脏病患者,而是心理障碍。就像本文中所述的李女士一样,主要是心理问题,以心理疏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诊治对头,预后良好。在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有70%的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当今社会发展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精神压力超过极限,心理障碍日益增多,也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广大民众及医务人员对精神-心理障碍认知率却很低,这就造成了很高的漏诊和误诊率,自然也就谈不上正确的治疗。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根据据国内一项对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调查显示,心内科医师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正确识别率只有15.9%,漏诊及误诊率高达84.1%。结果是患者花了很多钱,耽误了很多时间,吃了很多药,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却没治好病。因此,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医生对精神心理障碍和双心疾病的认知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广大民众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民众的“健商”,提高对精神-心理障碍和双心疾病的认知,熟悉一些一般诊疗常识,有病不要乱求医,滥用药,医院,挂对学科号,接受正确规范的心-身治疗,才能获得医到病除和事半功倍的疗效。来源:保健医苑杂志,权侵删延伸阅读
一文整理心衰的5大合并症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一图读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疫情下该如何进行心脏康复?快看,高血压是这样一步步毁掉一个人的!认识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绞痛,有问题必答!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