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包括早搏、房颤、房扑、窦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和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缓慢型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是心脏传导系统的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异常,或传导异常——传导阻滞、折返激动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可有心慌、气短、胸闷、甚至昏厥等临床表现。
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有:1、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梗、心衰、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2、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血糖等;3、致心律失常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有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如胺碘酮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心脏传导阻滞;4、生理因素,如焦虑、紧张、激动、失眠、饮酒、喝咖啡等也有可能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
中医学中多把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慌”称之为“心悸”,是指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这样描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是治疗心慌的重要方剂,一直沿用至今。
清宫中不乏心慌的案例,慈禧为其中的代表。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为了争宠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生活如履薄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必会使人情志不畅,肝气郁滞,久之则出现心慌,御医以“调肝益心,解郁安神”为法进行调理,用到了香附、郁金、木箱、茯神等调肝疏肝之品。后来慈禧太后垂帘听*,执掌朝堂时,由于复杂的国事、家事导致其操劳过度、耗伤气阴、心脾两虚而再次出现心慌,此时御医采用的是“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法,用到了人参、白术、茯苓、柏子仁等健脾养心之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张京春
中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市海淀区名老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
主编著作《清宫医案精选》、《走进清宫学养生》、《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等,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多项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心血管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衰老学会女性健康专委会常委
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北京卫视“养生堂”、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健康中国”等主讲嘉宾,受邀美国旧金山和澳洲墨尔本电台、电视台、大学及中医机构等演讲,内容涉及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宫廷医学养生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调治房颤、早搏、冠脉支架及搭桥术后再狭窄、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及胸闷、心悸、头晕等;同时运用宫廷代茶饮及膏方调理。
出诊时间:
中医院杏苑楼周三下午
医院京西国医馆周二上午
长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