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干货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如何
TUhjnbcbe - 2021/1/24 9:40: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4/26318.html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常可造成心电生理紊乱,进而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AMI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约10%~40%,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约5%~15%,心搏骤停发生率约5%左右。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急性心梗发病6小时内多见,其次为发病后6-24小时,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发生机制

AMI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因为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或窦房结、房室结血供减少或中断。如右冠状动脉闭塞即可导致房室结血供中断,进而产生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常出现结性逸搏心律(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形)或室性逸搏心律(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形)。这种房室传导阻滞多呈一过性,恢复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能及时重建血运时。房室传导阻滞若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则其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水平,逸搏心律部位亦相应偏低,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形,这种情况常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患者发生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风险很高,如得不到及时再灌注治疗,患者病死率可高达80%。

AMI合并窦性心动过缓

AMI患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较常见,发生率为10%~25%。(1)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若患者无血流动力学异常且无症状,尤其是发病后第1小时内,一般认为窦性心动过缓与急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此类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应避免应用镇静剂,心动过缓大多可自行恢复。但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