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A16型及肠道病*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其临床症状可分为以下五期:
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如柯萨奇病*A组6型(CV-A6)和人柯萨奇病*A10(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但个别患儿可有心动过缓,还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部分手足口病例,如柯萨奇病*A组6型(CV-A6)、人柯萨奇病*A10(CV-A10)感染者,在病后2~4周有脱甲的症状,新甲于1~2月长出。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看到这里,不少家长也许疑惑了,怎么手足口病看起来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很像呢?
手足口还有一个近亲,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疱疹性咽峡炎。
之所以说它们是近亲,是因为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非常相似,甚至有些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
但是两种病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症状不同
相同点: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感染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
不同点:
感染手足口的孩子,除了口腔咽部和软腭有疱疹外,通常在孩子的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有皮疹。
而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出现小红点,然后形成水泡,后期水泡溃破,形成了溃疡。
2哪种更可怕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有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这些情况要重视
虽然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会在7天左右自愈,但也有很小比例发展成重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等。但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马上带孩子就医:
持续不退的高热;
精神萎靡或者烦躁;
易惊;
无力;
呕吐;
呼吸增快等......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天,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都不太好,或出现其他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情况,也应该尽快就诊。
家长护理
如果孩子不慎感染了手足口,该如何护理呢?
目前虽然没有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但手足口是病*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5-7天就可以自愈。
不过因为孩子嘴里长了疱疹,而且会伴随发烧,所以就需要家长在日常护理上特别多加注意:
1发热护理
手足口引起的发热一般会持续2~3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宝宝退烧。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且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疱疹和溃疡造成的疼痛。(6月龄以下的宝宝一般不使用布洛芬)
2口腔护理
因为口腔内的疱疹会使宝宝疼痛难忍,所以在饮食上,家长更要注意尽量喂食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且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刺激伤口。
3皮疹护理
如果宝宝身上的疱疹未破溃,可以选择涂以炉甘石洗剂.
但如果疱疹破溃,也可以涂刺激性小的碘伏,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手足口怎么预防?
手足口病来势汹汹,家长们要做好预防措施,所有爸妈都应该牢记这几点:
1勤洗手
虎口处都不能放过,除此之外,记得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换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照顾其他孩子。
提醒一下家长,清洁洗手并不代表要消*,应避免消*产品(湿纸巾、酒精、紫外线等)使用,避免消*剂的慢性摄入及肠道菌群、自身免疫力的破坏。
2勤通风
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病*一直在室内传播。
3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时,孩子在幼儿园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