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及特点
01
心脏形态结构的增龄性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发生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心肌发生纤维化、淀粉样变及瓣膜退行性变,传导系统纤维化、脂肪浸润,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传导变慢,心律失常发病率明显增加。
02
心脏本身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改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同时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呈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
肺源性心脏病时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较多见。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常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03
药物作用
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增龄性下降,药物的排泄、分解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有效血药浓度增加,易发生*性反应,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其他如大环内酯类、奎诺酮类抗生素、抗疟疾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部分抗肿瘤药物也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04
临床特点
老年人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①大部分起病隐袭、病史较长、进展缓慢;
②难于恢复或痊愈;
③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往往较重,如不处理预后差;
④临床症状较年轻人明显;
⑤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发展;
⑥大多发生于希氏束远端或束支,少数发生于房室结水平;
⑦快速性心律失常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感觉有哪些?
轻度心律失常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甚至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而在体检时或在医生听诊时被发现。
心律失常重者可发生黑曚、晕厥、抽搐、阿—斯氏综合征,诱发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有一些心律失常有一些特征性表现:如早搏的病人有心脏停跳感、心脏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心脏“落空感”;房颤的病人可感觉到心跳不规则、忽快忽慢,脉搏忽强忽弱;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心慌。
哪些检查可以评估“心律失常”呢?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
心脏事件记录仪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其他检查
心电图
这是一项最常用、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通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动过缓或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诊断。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心功能中心有常规12导心电图机、18导心电图机、儿童专用心电图机、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等。
动态心电图
即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英文名为Holter。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情况,患者吃饭、睡觉、上班都带着。它能了解心律失常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昼夜特点等。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心功能中心现有多台动态心电图,已成为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心电图、评估房颤心率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同时具有无创伤性;常态情况下长时间连续记录,获取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高的特点。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CPET)
同步观察患者不同状态尤其是运动时心电图情况。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心脏康复中心现有平板运动试验设备和心肺运动试验设备。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
属于有创检查,就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不同部位记录电活动。患者接受这项检查,多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确诊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识别与治疗,某些心动过速,判断预后。
其他检查
心室晚电位,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以及穿戴式心电监护等,都有助于复杂或某些特殊心律失常的诊断,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ECT,CT和MRI等对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医院心功能中心友情提示:老年性心律失常不仅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且常伴有复杂的临床情况,老年人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因此一旦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脉搏不齐、失眠多梦等症状表现,应给予重视,必要时前往专业心功能中心进行评估检测以明确诊断。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健康-;;
科室-;;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