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冬季养生重在藏寒冷时节ldquo足
TUhjnbcbe - 2021/1/12 23:21:00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冬天,整个自然界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

冬季养生,我们应藏什么呢?

收藏阳气,要做到生活规律

冬季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阴精。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

小贴士

“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上床就寝前,可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气海、关元穴),这些部位上分布的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藏神,使心神安静自如

冬季,万物凋零,人们易触景生情,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抑郁、情志过极等表现,干扰阳气。

小贴士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或运动,对防治冬季情绪症状有很好的效果。散步和运动还能够对脚掌(如涌泉等穴位)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并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精力,使情绪郁结得到有效的治疗。此外,经常听听轻松悦耳的音乐,多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情绪乐观的朋友谈心聊天,读些健康向上的书刊,对防治冬季情绪郁结很有帮助。

藏“头、背、脚”,做好御寒

寒冷的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较为缓慢,再加上环境、气候等因素,极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脑血管等各类疾病,所以要保证头、背、脚这3个重要部位的保暖。同时,冬天人的阳气最弱,此时各种冬病容易复发。

小贴士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头部是人体诸阳所会、百脉相通的部位。头部一旦受到寒气侵袭,便容易引发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每天清晨可梳头百余次,头皮有微热感即可,或用四指指腹拍打头顶(百会穴居于此处)。此法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

背部是身体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

脚底也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当脚部受寒,回流心脏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瘀滞在脚踝附近,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建议在冬季,每天用热水泡脚,御寒补肾。从立冬开始,还可以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底(涌泉穴),除了能暖身体御寒,还有补肾强身的作用。

藏精,滋阴潜阳重养肾

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寒冷的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那我们要怎么补呢?

对于冬季食补,根据中医对应五行的原则,冬季养生应以补“黑”为主,应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发菜、海参等黑色的食物,这些黑色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另外,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也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如:羊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季,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久病体弱,逐渐出现肾虚,这时可适当采用药补。适合冬季进补的药材有冬虫夏草、人参、鹿茸、海马、御苁蓉等,必要时可采取中医药调理或膏方调理,但须辨证施用,适者为宜。

小贴士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令进补最好能够向医师咨询,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材,反而造成身体的不适。

对于食欲过于旺盛者,最大的烦恼就是一到冬天体重增长明显,建议可饭前按摩小腹,有一定消脂减肥的作用。

寒冷时节“足三里”穴位养生

寒冷时节除了多吃润肺温阳的食物外,防寒保暖也必不可少,因为此时脾胃虚弱者更易受凉,易出现恶寒怕冷、手足冰凉、腹泻尿频的症状。除了药补、食补外,艾灸、按揉足三里也可以达到健脾温阳之效。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是补脾胃、益气血的最重要的穴位,同时它又有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抗病祛邪、防病保健的作用。因其在膝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

温阳健脾、防病治病

脾胃喜暖恶寒,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温阳散寒,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阳虚恶寒的人最适宜。“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艾灸足三里能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还有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华佗曾用以“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

坐位放松,手持一端点燃的艾条,对准足三里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可以一手交替熏烤左右两穴,也可以双手同时操作,每周2次。

按揉足三里

疏通经络、调和脾胃

“肚腹三里留”,它简要说明了足三里对胃肠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作用,只要是病在脾胃,不论是阳气有余的热证还是阴气有余的寒证,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足三里既能补不足,又能泻有余,还能理气机。脾胃又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强胃、补益气血、延缓衰老。

坐位全身放松,以双手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下。

保暖足三里

避风寒、护脾胃

穴位既是疾病的治疗点,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门户。秋冬之际,气温骤降,人体若不注意防寒保暖,极易被寒邪侵袭。若足三里没有被“关照保护”,反而在秋风萧瑟、寒气逼人的气候中暴露于外,风寒之邪就能通过足三里,经过足阳明胃经直中于里,损伤脾胃,甚或损伤一身之阳气。

人体气血津液之所以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阳气受损,温煦推动气血的力量不足,气血在经脉中的流通不畅,就会出现气滞血瘀。

常见胃痛、腹痛腹泻、膝关节痛、四肢拘挛疼痛、痛经、闭经、宫寒不孕等病症。三里穴(下肢)的御寒保暖尤为重要。因此秋冬之际要穿长裤、秋裤,切忌“美丽冻人”。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其他:头顶痛、头晕眼花、各种眩晕、癫痫、胃痛等。

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瞳子髎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天冲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足少阳胆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肝胆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各种慢性肝炎。头面五官病:头昏、偏头痛、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耳鸣、耳聋、近视。其他: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胁下痛、经脉所过处的肌肉痛。

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慌。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癫痫、神经官能症。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肋间神经痛。

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阴脾经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1个,共42个: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消化系统病:消化不良、泄泻、痢疾、便秘。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月经提前或错后、盆腔炎、附件炎。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肿。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软组织疾病。

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呼吸道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咳嗽。头面疾病: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瘫、牙痛、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鼻炎、鼻塞。其他:颈椎病、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

手太阳小肠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五官病:咽痛、眼痛、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角膜炎、头痛。其他:腰扭伤、肩痛、落枕、失眠、癫痫、经脉所过关节肌肉痛。

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手太阴肺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足阳明胃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胀、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痉挛、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泄泻、痢疾、胃肠蠕动过慢。头面疾患:痤疮、黄褐斑、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咽炎。其他:中风偏瘫后遗症、慢性阑尾炎、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病。

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天池穴、天泉穴、曲泽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

手厥阴心包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心血管系统:心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血、胸闷。其他:恶心、呕吐、抑郁症、中署、休克、小儿惊风、胃痛胃胀、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痛。

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阴肾经穴;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7个,共54个: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足少阴肾经预防及治疗的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急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遗精、术后尿潴留、睾丸炎、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种肾炎、水肿。头面疾病:头痛、牙痛。其他:消化不良、泄泻、耳鸣耳聋、腰痛、中风、休克、经脉所过的各种关节肌肉软组织病。

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瘛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手少阳三焦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五官病:耳鸣耳聋、腮腺炎、偏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其他:肋间神经痛、便秘、感冒、中风后遗症、肘关节屈伸不利、经脉所过的关节和肌肉软组织病。

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腰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灵台穴、神道穴、陶道穴、风府穴、脑户穴、强间穴、后顶穴、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龈交穴。

督脉预防和主治的疾病脊柱病:腰股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其他:小儿消化不良、头痛、发烧、中风、脱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退行性关节炎、胆囊炎。

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曲骨穴、石门穴、气海穴、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任脉预防和主治的疾病泌尿生殖系统: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盆腔炎、附件炎、白带病。消化系统:胃痛、消化不良、胃溃疡。其他:失眠、胸闷气短、腰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01、曲骨穴02、中极穴03、关元穴04、石门穴05、气海穴06、阴交穴07、神阙穴08、水分穴09、下脘穴10、建里穴11、中脘穴12、上脘穴13、巨阙穴14、鸠尾穴15、中庭穴16、膻中穴17、玉堂穴18、紫宫穴19、华盖穴20、璇玑穴21、天突穴22、廉泉穴23、承浆穴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1、曲骨穴主治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主治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面色灰白、晦暗无华、口唇苍白、眉眼之间暗青。3、乳中穴、乳根穴主治身体方面:产妇乳汁不足,乳腺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4、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主治身体方面: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肝炎肠炎;皮肤方面:颜面浮肿,面色萎黄、色素沉着、嘴周痤疮、鼻梁晦暗无光泽、眼角外侧色斑。5、滑肉门穴、天枢穴主治身体方面: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便秘、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黑眼圈、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6、外陵穴、大巨穴主治身体方面: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肠梗阻、便秘、腹痛,膀胱炎,尿道炎、疝气;皮肤方面:黑头、粉刺、丘疹、痤疮、油脂分泌旺盛。7、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主治身体方面: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卵巢机能低下、月经不调、痛经、便秘;皮肤方面:黑眼圈、眼周皮肤晦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8、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主治身体方面: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9、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主治身体方面:头痛、失眠、胃痉挛、胃炎、腹泄、肠炎、肝炎、消化不良、乳腺炎、痛经、盆腔炎、高血压、贫血、风湿热。10、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主治身体方面:阑尾炎、胃肠炎、胃痉挛、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肩周炎、膝关节肿痛11、丰隆穴、解溪穴主治身体方面:失眠、头痛、高血压、哮喘、胃炎、肝炎、肠炎、阑尾炎、便秘、肩周炎、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注:表示穴位的“寸”,是用自己(顾客)的手指作尺子测量,被称为“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的纹头距离为1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也是1寸;将食指到小尾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宽度为3寸。任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分的病症。

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督脉穴位各个位置:01、长强穴02、腰俞穴03、腰阳关穴04、命门穴05、悬枢穴06、脊中穴07、中枢穴08、筋缩穴09、至阳穴10、灵台穴11、神道穴12、身柱穴13、陶道穴14、大椎穴15、哑门穴16、风府穴17、脑户穴18、强间穴19、后顶穴20、百会穴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督脉、膀胱经作用:01、络却穴、玉枕穴主治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0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主治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0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主治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04、大杼穴、风门穴主治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0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主治: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0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主治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0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门穴、阳纲穴主治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0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主治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0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主治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主治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主治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12、承扶穴、殷门穴主治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13、合阳穴主治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主治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15、跗阳穴、昆仑穴主治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应用中医,推广中医

传播中医,发扬中医

光大中医,辉煌中医

执念中医,天下无疾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养生重在藏寒冷时节ldquo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