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技术丨八旬老伯两次中风,左心房放把ld
TUhjnbcbe - 2020/12/28 18:15:0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目前

我国房颤患者接近万例

其中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超过30%

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极易形成左心房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重要脏器梗死,其中脑血管栓塞(即脑卒中,俗称中风)最为严重,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

引起房颤卒中的血栓有90%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也因此被称为“血栓之源”。

近日,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心脏介入团队联合多个学科,为永久性房颤患者成功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术,利用全新的微创介入技术,封堵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从源头预防左心耳内血栓脱落引起血管栓塞,避免房颤卒中的发生。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也标志着心血管内科心脏介入诊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视频:来自广医三院心内科

案例

有惊无险!八旬老伯两次房颤卒中

84岁的何老伯是一名永久性房颤患者,被诊断房颤有七八年了,还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老伯自诊断房颤后就开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但即便如此,年、年老伯还是两次发生缺血性卒中,虽然十分幸运都只是轻微卒中,没有危急生命,但因为老伯是卒中高危患者,如果再发生卒中,后果可能难以预料。

考虑到老伯在规范抗凝情况下仍出现缺血性卒中,有较高出血风险,为了预防卒中再次发生,医生建议何老伯行左心房封堵术。

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晞明带队详细探讨了患者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6月3日,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方法,穿刺患者右股静脉、心房间隔,顺利在何阿伯左心耳置入了封堵器,术中经过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封堵器置入效果满意,全手术过程只持续了1小时左右,术后阿伯很快能下床活动。

目前,何阿伯只需要服用抗凝药物45天,之后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即可,不仅极大降低了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获得了获得良好的预防卒中的效果。

▲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何老伯手术

房颤卒中的“凶手”

左心耳的血栓

心房快速而紊乱的颤动即我们所熟悉的“房颤”,房颤患者多出现心跳加快、眩晕、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除了这些身体不适,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脑卒中,房颤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五倍,年龄越大,风险越高;而且房颤所致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三高”特点,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较大负担。

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陈晞明主任介绍,房颤卒中的发生与左心房的一个附属结构——左心耳关系密切。左心耳位于左心房的右前方,形状类似小耳朵。

当发生房颤时,由于心脏不规律的颤动,带来左心房内血流减慢,血液淤滞于左心耳内形成了血栓。当左心耳的血栓脱落进入血管中,很有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引发脑卒中(中风)。

左心耳内血栓由于体积较大,且容易反复发生,一旦脱落极易堵塞较大的脑血管,造成大面积脑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有研究指出,57%的瓣膜病房颤和90%的非瓣膜病房颤血栓均来自左心耳。

▲左心耳的血栓脱落引起卒中

长期抗凝治疗

终身服药、出血风险高

为了预防房颤卒中,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然而,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脑血管栓塞,并且存在出血的风险。

比如大多数房颤患者服用的华法林,由于其抗凝效果容易受到食物和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不但需要频繁抽血监测INR值,还面临着很高的出血风险。

此外,很多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容易忘记服药。据统计,我国预防卒中的房颤抗凝治疗率仅仅只有10%,不少患者不坚持服药,总以为中风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直到不幸中招才追悔莫及。

左心耳封堵术

源头预防,远离房颤卒中新选择

既然引起房颤卒中的血栓大多来自左心耳,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彻底防止血栓从左心耳中脱落呢?

左心耳封堵术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全新的微创介入技术,医生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到左心室的尖端,导管脱出、封堵器张开,封堵器像一把“小伞”一样将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堵住,经过一段时间后心脏内皮细胞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不再与左心房相通。

陈晞明介绍,左心耳封堵能有效防止左心耳血栓形成及脱落,从血栓来源的源头上防止房颤卒中的发生。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示意图

左心耳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让房颤患者摆脱了长期服药,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只需服用阿司匹林,即“单抗”药物治疗,免去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药物不耐受和高昂的经济负担等问题,也避免了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性监测的麻烦,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封堵器像一把小伞一样堵住左心耳

▲封堵器的成功植入到何老伯的左心耳

在预防房颤卒中方面,左心耳封堵是抗凝药物治疗的有效代替手段。目前,广医三院心内科常规开展该手术,标志着心内科在房颤介入治疗方面踏上新的台阶。

医学指导

陈晞明

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周围血管介入分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分会、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等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心血管分会副主委,广州市心血管学会常委等。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心脏介入中心访问学者。

从事心血管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曾主持省部级、省厅级科研立项多项,发表国内外医学论文3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人;临床经历丰富,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方面造诣精湛,在广大患者中有较高声望。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为我院特色专科,现有医护人员70多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生3人。现有3个临床病区:心内一区、心内二区和CCU病区,下设还有心导管室和心功能室,共有床位71张,其中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床位9张。拥有多功能中心监护仪3台,主动脉内囊反搏仪(IABP)2台。可开展有创心排量,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的监测,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等检测。心功能室可开展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实验、电生理等多种项目。已有三位医师到国外进修。

专科特色

拥有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中心监护仪,多导联心电生理仪等设备。已开展冠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术,冠脉内旋磨术及血栓抽吸术,冠脉内压力导丝检查术,周围动脉的介入治疗(如下肢,肾动脉,颈动脉造影及支架),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衰,对各种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已开展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射频消融术治疗。

植入CRT、CRT_D等各类型起搏器等手术。准备新开冠脉内超声、肾动脉射频消融等新技术项目。已成为荔湾区心血管疾病诊治医学中心。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余人次。

教学方面

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研究生导师2人,同时承担广州医科大学的本科内科教学和实习医生临床实习任务十多年,以及研究生教育多年。并进修医生带教任务。参与编写教材和习题资料。

科研方面

我科有国家级专利一,在研国自然2项和省市级科研多项。我科的后续培养:包括选入攻读硕士或硕士课程,博士,以及继续派人到国内外进修,培养和引进人才。

新开设专科门诊分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脏康复门诊,戒烟门诊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等门诊。

特色技术及服务项目

0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我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年开展经桡动脉的PCI术。年开展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术。年开展冠脉旋磨术及冠脉内压力导丝检查术。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等的介入诊疗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目前,冠脉造影年均多例,介入治疗约年均余例。近年来逐步开展了外周血管及大血管的介入治疗,包括下肢动脉、肾动脉及大动脉的介入治疗。

02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基础及临床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HVH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方法。该技术获得了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我科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自年临床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0余例。现有主动脉内囊反搏仪(IABP)2台,治疗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力衰竭。同时开展了抗心衰起搏器包括CRT、CRT_D的植入。

03

妊娠合并心脏病

我院的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一直是我院的优势和品牌。依托于与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协助关系,通过对“妊娠高血压、围产期心肌病、妊娠合并心衰”等疾病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协助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对妊娠合并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我科室中各级医生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疗技术水平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也达到了长足的发展。

04

心内电生理

我科已开展多年经食道调搏检查与治疗,我科开展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如病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性及二度II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间歇性室内三分支传导阻滞或有症状的室内二支传导阻滞者)。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充血性心衰、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仪治疗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近几年来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

05

高血压

高血压亚专科领域,已诊治大量高血压病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开展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社区高血压调查与干预,深得群众欢迎。对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等高血压疑难重症领域,具有通畅的急救路径,特别是并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进行急诊覆膜支架动脉内腔内隔离术。

06

结构性心脏病

已开展小儿及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常规开展左、右心漂浮导管。

文/综合自广州日报

图/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术丨八旬老伯两次中风,左心房放把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