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谓之平人,即阴阳平和之人,气象是脉气和脉象。
*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涩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踈乍数曰死。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70到90次/分钟,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正常人脉率规则、强弱均等,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强弱交替的现象。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次,幼儿每分钟9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和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病温:得了温病,即发热不怕冷的外感病,比如非典之类的瘟疫。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毛:形容脉来轻浮无力,如按在毛上的感觉。钩:形容脉来洪大,来盛去衰之义。如钩端微曲之象。石:形容脉来沉实,如石沉水中。代:指软弱之极而无胃气之脉。
春胃微弦曰平:春季脉有胃气略带弦就是平常人的脉象。这里的“胃”是指脉象柔和有胃气,而不是解剖学里的胃器官。中医里的脏腑更侧重其性质和功能,西医的脏腑是解剖学的器官,比如中医说“脾主运化”是用脾来代表人的运化功能,而非只有脾脏才能运化。
胃而有毛曰秋病:这里的秋病指到了秋天发病。
毛甚曰今病:这里的今病指立即发病。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可因痰饮、食积、实热。也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代脉: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胃经的大络,名叫虚里,其络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其脉出现于左乳下,搏动时手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其脉跳动的结果。如果虚里脉剧烈急促兼有多次中断之象,这是中气不守;如果脉来迟,有时停止一下叫“结”,兼有脉形宽大坚实是内有结块不通的地方。倘若脉绝不至,就要死亡。如果乳下虚里处脉搏跳动剧烈振衣,是宗气外泄的现象。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切脉要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
脉与病之阴阳一致,病好治。脉与病之阴阳相反,病难治。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即使患病,也无什么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或者不按五脏相克的顺序传变的,病难治。
这章还是在讲脉象,年前网上不是有过西医挑战中医把脉验孕的事吗,最后让卫生部以无理取闹,有伤和气而叫停了。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人类健康而服务的,只不过西医看重设备检查出来的具体数据,而中医看重人体自身的感觉和医生察言观色以及把脉辩证的水平。两者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关系。
此外,一得病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是现代人的通病。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只是来帮助病人的”。中医的*帝内经也认为:“病为本,医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看来中西医不谋而合了,都认为病人自己是主因,医生是外因。这倒不是推脱责任,只能说是给那些自己不努力,不改恶习,不懂养生,却一心埋怨大夫的病人的一个警示罢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