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定义“国进民退”
五岳散人(专栏作家)前段时间,山西煤矿收归国有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从新闻里就看出双方正在较劲。一些媒体宣称有些煤老板拒绝高价收购,说是不能挣国家的钱;而有些则说煤老板不满意*府给予的补偿。第一种情况类似拒绝高薪而回国的宣传,是不是真的大义凛然很难说。后一种情况看上去比较真实,由此还引发了是否“国进民退”的大讨论,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果。不说“国进民退”的好话是一回事,怎么定义这个“国进民退”则是另外一回事。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出来用数字说话,他认为从中国经济趋势上来讲,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并选取了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和就业人数等指标,论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力量对比,说是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指鹿为马这件事之所以在历史上一再发生,是因为有人能够定义到底什么是鹿、什么是马,甚至还能从生物学上找到依据。比如从理论上说,有四个蹄子,大都是草食动物,都跑得比较快。然后有人就能说任何长角的动物就是马,至于长角这件事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那么,“国进民退”这件事的角长在什么地方?总体来说,是长在两个部分,不跟那头叫做“马”的动物一样。第一部分是在基本生活的垄断中,国进民退迹象明显。煤炭大省这次把民营煤矿收归国有当然算是一例,在其他最基本的资源领域里,国有形态的垄断比比皆是。至少就目前看,这些领域的垄断更加严密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掌握了这种基本资源,那就是进退自如,像是捏住了他人的命门。另外一部分是在*策的倾斜。我们知道,虽然民营企业在国内经济比重越来越大,但*府在资金支持上是分成三六九等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贷款之类的事情从来都是很困难。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那资金注入就跟自来水似的。本来国有企业的底子就厚,还有这种支持在后面托底,在很多领域完全是霸主的地位。即使现在不是,当类似金融风暴来临之际,借着民营企业资金紧张也能做到行业霸主。甚至可以借着托市的时候,弄些“地王”之类的东西出来。最近北京新地王就是这么产生的,六环外的楼面价都快三万了,民营企业还真没这么大的手笔。那些统计数字到底说明的是什么,其实是大有疑问的。国企只要掌握了最关键的资源与分配,并且表面上呈现出一个市场经济的态势,那自然也可说“国进民退”并不存在了。这也就是定义的问题了,但用调侃的话说,统计局的数字,已与当年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可以并列为“古今三大不靠谱”了。“国进民退”其实已是一个不争事实。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在做什么?不就是开放更多的领域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吗?回头路是不能走的,而且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凡是没有开放的领域,或者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基本都是一团糟。开放的领域基本都发展良好,而且吸纳了众多的就业人口、贡献了大部分的利税——顺便说一句,国有企业的利税上缴不高,这也是在统计数字中没有“国进民退”的证据。但这个不是他们没有利润,而是不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