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做客就是做客终究还要回去qizmsccs
TUhjnbcbe - 2020/7/6 11:06:00

做客就是做客,终究还要回去


时届岁末,又到外来民工返乡高峰,今年适逢金融危机,就业机会减少,选择回老家的外来工更多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此番返乡,可能就一去不回了。在这个时候,却有一点小小的温暖在绽放:在新学年到来之际,广州市少年宫预留了50个免费学位给特困外来工子女。可惜,自上个月26日开始办理以来,还没有一位外来工为子女办理预报名手续。少年宫的学位,向来炙手可热,单看录取比例,甚至比上大学还要难,家长们对名额的争抢从来都是全力以赴,不敢掉以轻心。广州市少年宫一番心意,暂时无人认领,令人颇为遗憾。不过,外来工对免费的少年宫学位不怎么感兴趣,倒应在预料之中。对于外来工来说,因为生活条件所限,能让孩子在城里和自己一起生活,而不必在老家做留守儿童,已经很不容易,而如果能让孩子在城里有正式的学校可上,那就更加难得,哪里还顾得上少年宫的什么美术、花样篮球、舞蹈、模特等特长培养呢?更不用说这次的50个名额,针对的还不是一般的外来工,而是“持有正式劳务合同且就职机构已经为其购买了社会保险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90元”的特困外来工,对于人均收入低于390元的家庭来说,吃饱饭才是第一要务,送孩子去少年宫?恐怕连这个念头都不敢起。外来工的身影在这个城市无处不在,但他们又有自己的独立天地。城中村、建筑工地、工业区,这些都是他们聚集的地方。一道道有形和无形的屏障,将城里人和外来工隔离开来,他们在生活上会有交集,精神和文化却有天渊之别。而外来工的孩子,甚至连和城里孩子在生活上的交集都很少,要融入这个城市,比他们的父母走出乡村的那一步要艰难得多。外来工家庭身处城市边缘的现实,对孩子们心灵的冲击是难以言说的。到了接受教育的年纪,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要被迫回到家乡,因为城里的校门多数不会向他们敞开。即使留在城市,也只能入读条件简陋、稳定性缺乏保障甚至办学资格可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什么他们在这里,却又不属于这里?那些孩子没有能力深究造成这种困境的历史渊源,对他们来说,现实如此鲜明而苍白,任何动听的引导和教化都难以影响和动摇这种认知。对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外来工和他们的子弟,就像他们背着的这个称呼一样,永远都是外来的,就算城市以“来的都是客”的热情拥抱他们,但做客就是做客,做完了终究还要回去。在城市里成长、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外来工二代们,在回家的时候,必然会带着他们的父母所没有的那种依恋和挣扎,他们重返城市的愿望,也会更坚决。城市的大门虽然敞开,那道门槛却很难轻易跨过。对于未来,他们并非没有机会,但却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何更有效地帮助他们,抚平因生活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拉近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现实差距,比提供免费的少年宫学位更加紧急,也更加重要。□阿乌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客就是做客终究还要回去qizmsc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