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护士,我感觉要不行了……”近日,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男患者,在上班途中突发心脏病,发生心脏骤停10多次,在哈尔滨医院胸痛中心多位医护人员的争分夺秒抢救下,连续电除颤14次之多,并在手术台上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最终使男子转危为安。
男子上班途中忽然头晕胸闷,心如被压榨
几天前,61岁的李某(化姓)在上班的路上突然感觉胸闷、心前区压榨感,同时伴有头晕、近似晕厥的感觉。李某心想不好,于是他趁着清醒立即开车来到哈医大一院急诊急救中心。
“当到达急诊室的时候,他已经站不住了,踉踉跄跄的,而且全身被冷汗湿透。”据接诊的急诊护士介绍。急诊护士见状立即喊来胸痛中心医生,医护人员一起将他抬上担架床,并快速做完心电图。心电图显示其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缓。“此时病人心率仅为40余次/分,血压80/50毫米汞柱左右,意识已逐渐朦胧,如不能快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他有可能随时死亡。”据医护人员介绍。
而此时李某的医院的路上。因情况严重李某尚未挂号,也就是说还没有建立医患关系,但在场的医生没有丝毫的犹豫,迅速投入紧急救治中。“因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拖延越久,病人就越危险。”据现场的医生介绍。
救治中男子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可是正在紧急救治时,李某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脸已经憋成了青紫色,一旁的医生意识到他发生了心源性晕厥,一边呼唤帮手做胸外按压,一边快速把病人推进抢救室,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立即开展电除颤,随后,病人转复为窦性心律。同时,护士们麻利地建立静脉通路和采血,此时病人又发生了室颤,再次除颤成功。
“这种情况下,医生有两个选择,一是将病人送到监护病房,这样医护人员的压力就减轻了,但患者血管没有开通,预后难料;二是马上联系导管室,快速手术,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但家属尚未赶来,手术同意书没人签,加上患者室颤除颤后,病情危重,手术如果失败,作为医生将面临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可想而知。”据医生介绍。
接下来,不到十几分钟,李某又连续4次遭遇到室颤的疯狂袭击,但都被医生抢救了回来。
电话征得家属同意紧急手术除颤14次救回一命
来不及做更多地选择,在电话中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后,医护人员立即护送患者前往导管室。然后在进入电梯并马上要关上门的时候,患者的室颤再次降临,医生立即拦住电梯门,将病床拉出电梯,在走廊对患者进行了除颤,施救成功后再入电梯,尽管一波三折,但最终顺利抵达了导管室。
在导管室内,孙延明主任和王中华医生立即开始对李某消毒、穿刺、植入临时起搏器,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李某的右冠状动脉中段完全闭塞,且有巨大血栓,立即抽取栓子并进行球囊扩张。李某的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不稳定,出现了多次室颤,据始终在场陪护该患者的宋涛副主任介绍,手术期间,他给患者除颤达8次之多;加上进入导管室之前的6次,总计除颤14次。
在险象环生中,手术顺利结束。李某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被再次开通,缓慢的心率由起搏器保护着,病情也慢慢稳定下来。回到病房后,医院。在场的医务人员在向她描述刚才那些凶险的场面时,家属的脸上透露出庆幸万分的表情,连连表示感谢。患者这时虽然很虚弱,但意识已逐步恢复,慢慢地对医生们说,“谢谢你们救了我!”
记者:周琳通讯员:徐旭
本文来源: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