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节课,我们分别讲解了:
1.组成心电图的三要素。
2.心电图的三个主要波形。
3.心电图三个波形形成的原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在心电图上计算我们的心率。
想要通过心电图计算我们心跳的频率,我们需要在心电图上看懂两个因素:
1.如何看懂我们的心跳?
2.如何通过计算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换算出我们每分钟的心率。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项:
心动周期在我们的心电图上,每一组相同的波形其实就是一次完整的心跳。
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是心动周期的概念。
上图所示的颜色不同的三组波形,就是3次完整的心跳。
看懂了心跳(也就是心动周期)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项:
我们该如何去测量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呢?
这个时候,就要讲到我们心电图三要素其中的另一个要素了:网格。
第一节的时候我们说过,这个网格起到一个测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要讲到他的第一个作用,测量心率。
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咱们来看一下:
在咱们心电图的横轴上,网格代表时间,一大格(实线的正方格)代表的时间是0.2秒,一大格之内又有5小格(正方格内虚线部分),那么每小格刚好代表0.04秒。
方格横向代表时间既然知道了网格代表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测量出两次心跳之间间隔的网格数,再把这些网格换算成时间,就可以计算出两次心跳之间间隔的时间,从而推算出每分钟的心率。
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步,如何测量出两次心跳之间间隔的网格数。
从心电图上第一组的某个波,到第二组与它相同的波,就是两次心跳之间间隔的距离。
比如说:从P波到下一个P波,或者从QRS波到下一组的QRS波。
心动周期的测量第二节我们讲三个波形的时候,说了三个波形的意义。
也就是说,从我们心房收缩开始计算,到下一次心房收缩,可以算作一次心跳。
那么我们从心室收缩开始计算,到一次心室收缩,当然也可以算作一次心跳。
因为心电图中QRS波的R波最显眼,且比较尖锐,用他来测量心率在合适不过了。
如此,我们只要测量出两个R波之间间隔的网格数,就可以推算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了。
如上图所示:
如果两个R波的间距为3大格,那么换算成时间就是0.6秒,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跳为0.6秒一次,那么换算成分钟,心率刚好就是次/分。
如果两个R波的间距为5大格,那么换算成时间就是1.0秒,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跳为1.0秒一次,那么换算成分钟,心率刚好就是60次/分。
小知识:我们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次/分。
从上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
两个R波中间的距离越短,说明两次心跳之间间隔的时间越短,心率越快,
两个R波中间的距离越长,说明两次心跳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心率越慢。
所以:
当两个R波的距离小于3大格时,心率>次/分。为心动过速(心跳快)。
当两个R波的距离大于5大格时,心率<60次/分。为心动过缓(心跳慢)。
当两个R波的距离在3-5大格之间时,我们的心率刚好在60-这个范围内。
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两个数值,就可以快速地推算出我们的心率是在正常范围,还是心动过速、或者是心动过缓了。
我们医学生或者护士考试的时候,关于心率只会考这三个。而工作中我们在电脑上测量快速换算出心率。所以大家只要记住这些就够用了。当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拿张自己的心电图测量一下,通过数学计算出自己心率的数值。
想学习更多的心电图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