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丨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处理,病例学习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变异度较大,常见病因包括遗传性心脏疾病、药物、心脏神经及内分泌调节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至严重症状,症状与预后不完全相关。其临床过程可以从良性过程至严重后果,治疗选择及预后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基础疾病,其中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期重要治疗手段。一.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策略

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病因及诱因,识别心律失常性质并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1.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急性心力衰竭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效率。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者,需立即电复律。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时,需兼用药物。·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应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的治疗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下面通过一则病例探讨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性。病例: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性患者男性,57岁,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壁瘤,因突发心悸持续2小医院,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肌钙蛋白I为0.02ng/ml,血压/70mmHg,心率次/分,予以胺碘酮mg静脉推注,继之予以μg/min静滴,但未转复,为进一步诊治而转院。入院时仍有胸闷症状,伴出汗,血压90/60mmHg,心率次/分,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径56mm,左室射血分数45%,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肌钙蛋白I为0.1ng/ml,再次予以胺碘酮mg静脉推注,观察10分钟未转复,予以电复律,焦耳,转为窦律。复查冠脉造影,原前降支支架通畅,其他血管未见有意义狭窄;复查肌钙蛋白I,最高升至0.5ng/ml。病例启示在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也可转变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因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室速也应尽快终止,尤其是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免造成基础疾病的加重。胺碘酮即刻终止室速的疗效相对较差,未能药物转复者应尽快电转复,继之药物预防复发。2.纠正病因及诱因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者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基础疾病稳定时,优先处理心律失常;基础疾病严重,优先处理基础疾病兼顾心律失常处理。病例:基础疾病优先处理患者女性,27岁,受凉后感冒,干咳、发冷、发热,2天后出现胸闷、乏力,持续不缓解,无胸痛。医院时血压测不到,脉搏若有若无,并曾出现意识丧失,经胸外按压后意识恢复,心电图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曾行电复律未转复。复测血压70~82/60mmHg,脉搏次/分,重病容,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及啰音,心界不大,心率次/分,律不齐,P2=A2,未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腹部(-),双下肢不肿。肌钙蛋白5.6ng/ml,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径46mm,左室射血分数40%。诊断为重症心肌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予以ECMO循环支持,后进行电复律,仍未转复。此时患者多脏器衰竭、休克,不适合使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随着ECMO辅助循环的支持以及心肌损伤的修复,患者4天后恢复窦律。病例启示该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源自严重的心肌损伤,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不能终止。随着心肌损伤的恢复,循环稳定、心律失常得到纠正。3.识别心律失常性质,选择相应处理方法(1)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应区分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使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持续性室速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患者,也可首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利多卡因。合并基础心脏病的室速患者,不宜应用钙拮抗剂及普罗帕酮。·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单形性室速—特发性室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一般较稳定,可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索他洛尔、胺碘酮。(2)多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可蜕变为室扑或室颤。不同类型多形性室速,抢救治疗措施完全不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按室颤进行处理。图1.多形性室速处理策略。病例:识别心律失常女性,43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1个月,心功能II级。10天前曾因发热输注克林霉素7天,反复晕厥3天,心电监测如下。血钾3.9mmol/L,左室射血分数47%。图2.患者入院心电图。

分析发现,患者存在QT间期延长,呈短-长-短发作特点(间歇依赖性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速等于尖端扭转型室速,此时如若应用胺碘酮,将加重患者病情,故应停用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克林霉素),补钾、补镁。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处于基石地位,在减少电风暴中具有重要作用。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期β受体阻滞剂很难起到即刻终止作用,在非发作期可用于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复发。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发挥协同效应。胺碘酮胺碘酮是结构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胺碘酮疗效与体内累积量相关,初期需要负荷量并累积至一定量而发挥作用,累积量=口服维持量前的总和(每日静脉+口服用量)。胺碘酮即刻转律作用较弱,应用胺碘酮后经过短期监测未能终止时,应先予电复律,再继续用药预防复发。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是单纯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不存在负性变力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压或心动过缓。尼非卡兰起效快,可有效终止室速/室颤的发作,持续静脉维持可有效预防室速/室颤的复发。

参考资料

杨艳敏.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策略.长城会.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高红果┆制版张小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