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堂益气化瘀温补脾肾法治疗胸痹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199.html

初诊:韩某,男,55岁。患者间断性心前区疼痛,伴心慌胸闷13年,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首次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气短,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曾服用复方丹参片、活心丹、硝酸甘油片后症状好转,又因劳累过度、情志不畅,复感寒冷诱发病情加重,医院进行治疗。

现症:心前区疼痛每天1次~2次,每次3分钟~5分钟,呈缩窄性痛、放射至左肩,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自汗,畏寒肢冷,纳差恶心,便溏,失眠,面色晄白,神疲倦怠,形体偏胖,声音清晰低微,舌质暗淡,舌体偏大有齿痕,舌苔厚腻,脉象沉细缓涩,心率:52次/分,心律不齐,血压:/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帕),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前侧壁、下壁心肌缺血。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证。

治疗:益气化瘀,温补脾肾。

处方:袁氏镇心痛方加减。党参20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檀香10克,延胡索12克,焦白术15克,干姜10克,制附子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三七粉(冲服)3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戒烟酒;避风寒;畅情志;勿劳累;少辛辣;适当运动锻炼。

二诊:患者服用上药后,心前区疼痛发作过2次,程度轻微,一两分钟便自行缓解,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神疲自汗明显好转,体力有所恢复,夜寐改善,纳差恶心、便溏、畏寒肢冷有所改善,面色晄白,神志清楚,声音清晰,舌质暗淡微红,舌体正常,舌苔厚腻,脉象沉细缓,血压:/75毫米汞柱,心率:55次/分,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有所改善。上方去制附子,加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患者服用上方7剂后,面带笑容,精神、体力明显恢复,心前区疼痛未发作,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神疲出汗明显改善,夜能安寐,食欲增加,恶心已止,大便基本成形,畏寒肢冷较前明显好转,脉沉细和缓但欠有力,面色微红润,神志清楚,声音清晰,舌质淡红,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象沉细缓。血压:/70毫米汞柱,心率:60次/分。心电图显示前侧壁、下壁心肌缺血改善。上方黄芪加量为30克,以增补气之力。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患者面色红润,体力增加,心前区疼痛未再发作,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神疲出汗基本痊愈,肢体温和,睡眠、饮食、大便接近常态,面色红润,神志清楚,声音有力,无异常气味,舌质淡红,舌体正常,舌苔薄白,脉象沉细和缓,血压:/80毫米汞柱,心率:62次/分。心电图显示前侧壁、下壁心肌缺血改善。暂停其他中草药汤剂,给予生黄芪10克,太子参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6克,仙灵脾6克。每天1剂,水煎,代茶饮用。

医嘱:戒烟酒,畅情志,勿劳累,低糖低盐饮食,限肥甘,忌辛辣,适当运动以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病情复发。

按语:患者年过半百,脏腑虚弱,气血渐衰,诚如《黄帝内经》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加之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是该病发作的基础。把握病因病机,患者因劳累过度,情绪郁闷,感受寒冷,诱发病情加重。心脾气虚,心气不足,无力帅血,血行迟滞而为血瘀,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气血乏源,心血失养。辨明主兼二症,以心前区疼痛为主症,为气虚血瘀所致;面色晄白,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出汗,为心气虚弱,胸气不展,汗液失敛而自汗;纳差恶心,便溏肢冷,为脾肾阴虚,失于温煦;舌质暗淡,舌苔厚腻,脉沉细缓涩,为气虚血瘀,脾虚湿浊,肾失温煦所致。以上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脾将阳虚,为确定基本治法益气化瘀,温补脾肾提供证据。

该病为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证属气虚血瘀,脾肾阳虚,用袁氏镇心痛方加减,益气化瘀,温补脾肾治之。方中党参、黄芪补益心脾为君;丹参、檀香、延胡索、三七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臣;焦白术、干姜、制附子益气健脾,温补脾肾,以资血源,内化湿浊为佐药;桂枝温通心阳,和营散寒,炙甘草补益心气,调和诸药为使。共凑益气化瘀,温补脾肾功效,使心气得复,血活瘀化,脾肾阳生。二诊患者服药7剂后,血行渐畅,心脉渐通,心前区疼痛明显缓解;心气得复,心血得养,故心慌、胸闷、气短,神疲、自汗明显好转;心血得养,心神有藏,故夜寐改善;纳差恶心,便清肢冷较前减轻,此为脾肾阳气渐复,脾得温煦,胃气渐化之功;舌暗微红,舌苔厚腻,脉象细缓的变化,此所谓心气渐复,脾肾阳回,血脉自畅,心血有养之理。该方益气温阳,偏于辛燥,有伤阴之弊,依据黄帝内经的“衰其大半,中病即止”,对方药进行加减,在不违背基本治法前提下,不另立药方。上方去制附子,加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以生津敛阴。三诊时,患者共服药14剂后,心脉畅顺,气血和平,故心前区疼痛未作,心气得复故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基本消失;心血有养,心神安宁,故夜卧能寐;心脾肾阳气已复,故食欲增加,恶心已止,大便基本成形,肢冷较前缓和;心气恢复,心血得运,故舌质淡红,脉沉细缓和,但欠有力。此为病情转复,病愈有望。巩固疗效,上方黄芪加量为30克,以增补气之力。四诊时,患者共服药21剂后,心气得复,心有所养,脾肾得温,故诸症缓解,接近恢复常态,但脉虽沉细和缓,尚欠有力,还需要进一步调治,以益气化瘀,温助脾肾,巩固治疗。根据病情转机良好,已近临床治愈,可暂停中草药汤剂,给予生黄芪10克,太子参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6克,仙灵脾6克。每天1剂,水煎,代茶饮用,以补心气,敛心阴,助肾阳,巩固疗效。在治疗该病过程中,本方偏于温补,有伤阴液,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去制附子,适时加入麦门冬、五味子,以生津敛阴,取得了良好疗效。该病的治疗总述:一是补益心气,温补脾肾治其本;二是活血化瘀,温经通脉治其标;三是在温补助阳的同时,勿忘顾阴,此即“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理,以达阴阳相济。

注意事项:一是牢牢把握病机,以补益心气,温补脾肾,以治其本。二是温补脾肾,勿忘养阴,根据病情适时减去制附子加麦门冬、五味子以生津敛阴,使阴阳相济,“阳生阴长”。三是病情基本痊愈时,减中药汤剂为代茶饮,巩固治疗。四是嘱咐患者要戒烟酒,畅情志,勿劳累,低糖低盐饮食,限肥甘,忌辛辣,适量运动,以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