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煎煮中药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2/5715354.html

如今看似离我们很远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中药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一直在延续和优化的良好传统。在工作生活中,中药小到茶饮保健,大至汤药治癌,无不尽显中药的神奇功效。可现代社会的脚步飞快,知识更新的迅速让许多年轻人来不及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如今让其年轻人煎煮中药可谓是费劲脑汁、疑问穷出不断,下面给大家简洁而又全面的介绍下煎煮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认真细读。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为宜,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左右;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质地坚硬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铜之类的锅煎煮。因为很多植物药材含有碱性或酸性成分,中性的很少。这些成分遇到锡、铁等金属后易发生化学沉淀反应,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砂锅等容器。

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保温作用好,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2-75px)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有研究表明,水质较差的地区,自来水内余氯含量教高。氯是强氧化剂,可与多个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只有当自来水煮沸成为开水,余氯才能挥发掉,这就避免了余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破坏;并且在煮开水的过程中,自来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减少了它们与药材中有效成分结合沉淀的机会,提高了药汁的治疗效果。因此,煎煮中药应该用已经沸腾不久后冷却下来的凉开水。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或饭后间隔一小时服用。驱虫、泻下药宜饭前服,消食药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一日一剂,成人共~ml,小儿~ml。分2~3次服用,如遇特殊情况病情较重时,可以一剂分3次服或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国医学治病用药,讲究忌口。忌口的目的,是避害就利、调摄饮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在忌口中,除一般要求避免食辛辣炙爆、肥甘厚腻、腥臊异味等刺激性物品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服药时,一般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的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

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能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

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

吃镇静、催眠等药物的前后,都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2

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中医辨证为热证的病人(如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吃辣的食物会增加热现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根据所用药物性质、特点,确定忌口物。

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

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

服丹参、茯苓忌食醋;

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李;

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

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

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

服人参、*参忌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药物与食物配合不当,则会降低药效或失去疗效,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性反应。

凡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要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多糖、高脂、香燥、辛辣之食品;

凡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者,要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食品;

凡热缠身、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之食品。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希望大家能牢记这些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但是像夏枯草、金钱草、丝瓜络、玉米须等由于材料比较轻,占的体积又很大,加上有的家庭煎煮器材容积比较小,这时候如果盖住盖子煮,药液很容易往外溢出,所以最好开盖煎煮,但是要不时搅拌。

八、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会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第二煎药时间要比第一煎稍短5~1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九、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十、中药煎煮之前可别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十一、煎糊的中药请丢弃

中药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碱、皂素、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药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来,以利于治疗疾病。

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煎熬时间短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来,影响治病效果;煎熬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遭到破坏或丢失,并且还会把药煎糊。中药一旦煎糊,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例如,滋补性中药煎糊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可能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糊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煎糊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煎糊后应丢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