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晕厥患者QRS波宽ms, [复制链接]

1#

近日,《Heart》杂志发表了一例晕厥患者经起搏器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的病例,患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宽为ms,植入起搏器后QRS波宽变为正常。那么,究竟选择了何种起搏类型呢?一起来看下吧~

病例资料

男性,78岁,在间歇性窦性心动过缓和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情况下发生了晕厥。由于症状可能由间歇性窦房结功能障碍引起,且存在左束支传导异常,故为患者植入起搏器。

患者基线心电图如图1A所示,QRS波宽为ms,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45%。植入起搏器1天后心电图如图1B所示。起搏器运行正常,患者QRS波宽变正常,为80ms。

图1.患者基线心电图(A)及植入起搏器1天后心电图(B)。

问题

该患者接受的是哪种类型的起搏治疗?

A:双心室起搏

B: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C:希氏束起搏

D:右室心尖起搏

答案

C

解析

心电图显示患者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后阻滞消失。右室心尖起搏通常会产生LBBB图形,同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也可出现LBBB图形,但矢量极性指向下方。因此,选项B和D不正确。双心室起搏可能在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缩小QRS波宽,但起搏脉冲后出现等电位信号,则是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的特征。

由于优于传统左室起搏系统的优势,近年来永久性希氏束起搏越来越受青睐。理论上,希氏束起搏的目的是直接夺获并通过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进行传导,从而通过自身传导系统改善双心室同步性。这也抵消了右室起搏的一些影响,包括左室功能较差、房颤和心衰风险等。

希氏束起搏可逆转既往存在的束支传导阻滞。希氏束由主干和分支组成,位于纤维管鞘内,自房室结前段前行,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如果阻滞于希氏束近端,仅影响左束支纤维,在希氏束远端起搏将绕过阻滞区域,并使其恢复正常的QRS波宽。

参考文献

ChowCL,AbuBakerB,MohamedU.Pacing:anewlook.Don’tbedeceived.Heart,28June,.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潘欢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